石头刻字是石雕雕琢过程中必需的一个过程,本文先解说石雕琢字的技法和字形,之后解说完结之后的石刻字外表处理技能。
一、因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而在石雕上刻字,在技法上和字形上有所不同。有的在雕琢完字体要上色。有的要求天然古拙表现雕凿的功力。一般是将石雕通过粗加工或细雕打磨平坦,再过谱刻字。有的依山雕出平面、就崖刻字。
1.常见的字形字体:有仿宋、手写字体、隶书、草书、美术字体、外文字,篆字较少,但偶有遇到。刻字的首要要求在于不失真,边棱挺立、坚持原字的精力,要气势贯串,能表现出书法名家的真迹为高手。在雕琢手写字体之前要细心研究,理解用笔起落关系,与书法家一起确定怎么归并、增减,雕琢笔画的外概括要清晰,有些疑问均须在原字稿上解决。
2.书写字扩大、缩小:常用的有九宫格扩大法、扩大尺、幻灯扩大、照像扩大等办法。现在用复印机扩大、缩小极为便利,并 很精确。书写字与要求雕琢字的巨细相差倍数太大可分几回缩放。
3.过谱:将扩大好的字谱,或书写好的字谱检查字的距离、行距、上、下、左、右 关系,行的横平坚直,留出天(上面),地 (下面)的尺度,找出垂直的中线(做出记号)。然后与石雕琢字面上的十字线,完全符合后即可过谱。传统的办法是采用银砧单勾或双勾。在字谱的反面按字划用毛笔勾出双线或单线,在石面上徐上白胶水,找好十字线,把字谱铺正,用木锤沿线轻锤打,这样把银砧过到石面上,过谱完结。此法费事但优点是稳妥、精确。现在一般采用复写纸过谱。为保存原件不损坏,事先复印。将差异于石雕色彩的复写纸垫其反面在石面上过谱。最好勾勒时一气呵成,最终要细心对照原件,进行必要的修正。
4.刻字:雕琢的字底形式不同,其刻法也不同。基本分为三大类即阴字、阳字、群 阳,而每类由于字底处理不同又派生出许多刻法,分述如下:
(1)尖底字:一般字小、笔画细,阿拉 伯数字、外文字,采用尖底字为多。 雕琢的办法是按字体的要求,选择适宜的雕琢刀,开端下刀要留半线逐步加深,运用快刀刻字口,两坡要求共同,尖底居中,深度依据字的巨细,笔画的宽窄而定,字口棱线、硬挺顺直,不能刻成锯牙状,更不能有惊活棱和掉棱粘补状况。
(2)半圆底:字底是半圆弧形,弧度巨细深浅依据字体而定,开端与上面做法类似,字底弧线要圆滑共同,遇到笔画转机、顿笔时,要适当加深差异,先后笔顺重合要能感觉出来,但不能太明显,如果要求贴金或铜箔时,底子要打平抛光,不能留有刀痕。
(3)群阳字:刻法要求基本共同,形体有所不同。即从外线概括刻出字口,有的垂直刻下,一般放出小坡,笔画中心是凸起弧状,从弧状两头缓缓放坡与棱底边相接。字画构成中心平缓向两头坡下,两棱有沟。还有一种刻法即中心弧状形的高点不与石面相平,有的中心弧状形较窄构成宽沟,这三种形状以薄板笔画宽大作用较好。